傳統婚禮流程
依古禮結婚有所謂的六禮,民間傳統婚嫁大禮中的六禮程序是:
一、納釆(議婚、提親、說親)。
二、問名(討年生、問八字)。
三、納吉(小定、過定)。
四、納徵又稱納敝、納成(大定、行聘、完聘)。
五、請期(送日頭、送日子、乞日)。
六、親迎(迎親)。
迎親、迎娶前之準備
一、安床
通常「日課表」上即列有「安床」的日時。依時將床移置於正位即可。安床後,要請生肖屬龍的孩童在床上翻轉,俗稱「翻床、翻舖」,為「早生貴子」的象徵。並於晚間祭拜「床母」。安床後不能空房,亦忌單人獨睡,所以大喜之前,準新郎睡覺時,需由一少男陪伴。「安床日」起至「親迎」前,嫁娶之家通常會剪貼紅雙喜,中堂、門上要貼,棉被、枕頭上也要繡「囍」,以兆吉祥。
二、拜天公
在台灣中南部,男方迎親前日,會在家門前搭棚設壇叩謝「天公」(酬神、謝神),感謝眾仙佛保佑新郎順利長大成人,如今即將娶妻,所以特於「結婚日」前「拜天公」以「酬神」。
三、食姊妹桌
新娘結婚前數日,由至親者(伯、叔、舅、姑、姨及姊夫等)款待,謂之「餞別」。新娘子在出嫁當天辭祖前(或前一夜),由兄弟姊妹(取奇數人),請新娘入座成偶數,新娘腳墊小椅(象徵婚後幸福美滿),一起吃飯,由長輩以筷子夾數樣菜入新娘口,邊說吉祥話,每位分一份紅包,表示離別,俗稱「食姊妹桌」。
四、吃上轎
迎親出發前,男方廳堂的八仙桌上擺有代表吉祥的十二道菜餚,由新郎坐首席,儐相、小叔陪坐,邀請舅父或姨丈等湊足人數才開動,每道菜餚都要挾吃一下,俗稱「吃上轎」。「吃上轎」之後,新郎才出發迎親。
男方結婚準備物品
八卦米篩或黑傘~~ 避邪用途.供新娘上下車時遮頭頂.若有身孕需用黑傘
豬腳麵線~~~~~~ 表示新郎感謝丈母娘為他養育老婆之恩
瓦片.烘爐.木炭~~ 烘爐燃燒著木炭.讓新娘入家門前跨過.再踩碎瓦片.表示傳中接代的意思
牲畜~~~~~~~~~ 半豬或豬腿.全雞1隻.鮮魚1條..供女方家祭祀
紅蛋~~~~~~~~~ 數顆 取偶數女方收下將紅蛋每兩顆以紅紙包在一起.
分送給男方接嫁工作人員
春仔花~~~~~~~~又稱 喜花 供女方長輩插在頭髮上
湯圓~~~~~~~~~~新人進新房 需兩人共吃湯圓 表示源源滿滿 並分送給親友食用
柑橘~~~~~~~~~~新娘下車前 須由男方家未成年男子或男童端給新娘觸摸.表示大吉大利
新娘需回贈紅包
八仙彩或紅布~~~~掛於大廳正門
紅紙.喜字~~~~~~新房內的化妝鏡需用紅紙包住.結婚滿4個月後才可拆下.並在新房適當的位子
貼上紅喜
喜幛~~~~~~~~~掛於新房房門上
鞭炮~~~~~~~~出發迎親.至女方家.新娘迎娶回門.到家.宴客開始.各需一串
母舅帖~~~~~~為表示尊重.衣禮由新郎親自送12版帖(父母帖.母舅帖) 邀請赴宴
喜糖.香菸~~~~喜宴結束時送客用
結婚證書~~~~ 一式兩份 婚紗公司一般都會贈送
車綵.車把花.胸花.捧花.禮金簿.簽名綢.~~~~一般婚紗公司都會佳贈.提供
紅包禮~~~~~ 需準備金額不同的紅包禮.供回禮...如--媒人禮. 開門禮.工作人員禮..等
女方結婚準備物品
湯圓 ~~給男方來迎娶的工作人員食用
扇子~~ 2把 一把繫上紅包..新娘坐在車上 車子走動出發前.江扇子往外丟.由弟妹來撿
表示丟掉壞脾氣.娘家人來撿-代表緣分未斷
另一把則是帶回男方家.表示將新娘的好脾氣.福氣帶進來
鉛粉.緣粉~~娘家母親需將緣粉交給媒人婆帶回男方家.再新娘進門前應灑一些緣粉
表示進夫家會得人疼.得人緣
甘蔗~~連頭帶葉的甘蔗兩根.表示有頭有尾.綁在禮車上
青竹~~連根帶葉 表示新娘有(節).純潔初嫁之意 翁姑夫婦子孫有福氣的吉兆
綁在禮車上
臉盆.水~~禮車出發啟動時.娘家媽媽將水潑向車後.表示覆水難收.不會被休妻之意
舅母燈~~準備一對 給新娘弟弟探房用
米糕~~回禮用..迎娶時讓男方帶回
麵桃~~回禮用..迎娶時讓男方帶回
子孫桶~~3個紅色桶子.加上新娘盥洗用具需雙對.裡面需放一個紅包
放在最後迎娶車隊中...表示衣食無虞 大富大貴
***現在人都將桶子換為小朋友的用的澡盆.尿盆..等.以便將來孩子可以使用
帶路雞~~現在人在嫁妝店都可以買到做好假的一對公.母雞 表示會起家 取諧音
喝茶禮~~回贈男方親友喝茶 的禮品.可以選擇簡單的禮品..例如-沐浴禮盒.絲巾..等
公婆回禮通常都比較特別一些..例如-金飾.皮件...等
紅包禮~~數個 準備金額不同的紅包 以供回禮 例如-拜轎禮.梳妝禮.伴娘禮..等
因為南北各地習俗不一樣,Mico提供給準新人們參考!!
轉轉自網路